程控交换、光通信、移动通信、互联网宽带,每一波信息通信技术的突破风口,都让运营商的网络更上一层楼,业务和收入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爆发,特别是AI基础模型的巨大推动,由数字智能驱动的数智化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根据华为《智能世界2030》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连接总数将超过2000亿,AIGC应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8%。同时,AI大模型将带动“百模千态”进入千行万业,智能时代目标是“所有对象可联接,所有运营可智能,所有业务可模型”,打开万亿数智化新蓝海。这将对通信网络带来哪些冲击?对于数字基础设施的底座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又该如何把握机遇呢?近日,在2023全球运营转型峰会(OTF2023)上,我们听到了令人欣喜的回答。

FAST目标参考架构助力运营商三重奏

迈入数智化时代,云游戏、云手机、裸眼3D等数字化新业务不断涌现,带来大上行、低时延、高吞吐、多样算力、弹性调度等新需求,而5.5G、大模型等数字化新技术蓬勃发展,为运营商注入了新动能。为此,数智化转型既需要、也可以提升体验和创造新价值。

就在此次峰会上,华为发布了面向智能时代的运营商数智化转型FAST目标参考架构。其中,F代表全场景协同(Full-stack),A代表AI大模型加持(AI Large Model),S代表业务价值引擎(Service Engine),T代表体系化转型变革(Transformation)。数智化转型FAST目标参考架构将发挥运营商“业+云+网+智”的全栈协同独特优势,重构价值驱动的运营运维新模式,带来场景化极致体验,使能商业敏捷创造更大的价值。

业内人士表示,其实这个FAST数智化转型目标架构,主要是围绕创新数字化业务、运营运维新模式、新型数智化基础设施2.0三个方面,为运营商的转型实践提供了体系化的建议。对于运营商而言,可以把这三个方面的目标理解为三重奏。

第一,运营商要进行数字业务创新。

数智化时代,运营商不再只卖联接,而是向“智”加持下的基于优质体验的多样化业务组合跃迁。使能千行百业对百模千态的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比如将传统呼叫中心升级为交互式智能客服中心,提升用户体验并拓宽业务范围;将精准风控建模等技术引入移动金融业务,扩大信贷规模的同时大幅减少坏账损失。数字业务的创新将打开面向个人、家庭及千行百业的增收新蓝海。

第二,运营商要进行数字化运营。

如何通过AI基础模型和网络数字化孪生,进一步发挥电信运营商实时、融合的数据优势,重塑运营模式?就在此次峰会上,与会代表认为,要构建体验中心、数字化运维中心、运营支撑中心和策略中心四个中心的能力,向价值驱动的运营模式转型,使能实时决策智能。要把AI基础模型引入到运维和优化中,让ChatOps和NPS驱动成为可能。为了应对复杂的运维挑战,实现网络运行的可预期性,提供极致的、可衡量的体验。此外,运营商还可以与合作伙伴合作,训练和推断模型,并提供模型即服务来使能行业。

第三,运营商要打造智能基础设施。

从程控交换到移动互联网,电信运营商最大的优势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基础,包括网络和云。迈向数智化时代,运营商应遵循新基建2.0路径,坚持云网深度协同,以智能化为方向,其中,云网智融合是关键,也是我国运营商独到的优势,可以解决赋能行业进程中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提供差异化、确定性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三重奏里,数字业务、数智化运维运营、智能基础设施都是运营商网络的基础,它们是有机整体并高度协同的关系,共同组成运营商智能基础设施的独特优势。

自用起步、拓展到全场景再到赋能行业,数字智能化转型应按标准化循序渐进

“奇点在前”,落后还是领先,取决于我们实际采取的行动。

像任何一个系统性工程一样,数字智能化改造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以系统的方式进行,运营商需要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以现在为新的起点,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聚焦自用业务,通过AICC转型自身的客户服务,向智能化运维转型,向NPS转型等;第二阶段扩展到全场景服务,如数字营销、智能编程和设计等;第三个阶段是一步步探索从自用到产业赋能的新蓝海,与合作伙伴一起赋能千行万业。

我们在推进数智化转型中要有衡量标准,这不仅局限于硬件和软件的标准,而且需拓展到用户体验领域。在如何更好地迎接数智化时代的挑战方面,信息通信业应该从多样性走向共识,聚焦行业应该共同解决的问题,力出一孔,一起拥抱数字智能时代。否则,我们就很难有效地衡量变革的价值,识别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方法。

如今,华为已经与运营商、行业合作伙伴、TM Forum等行业组织紧密合作,从价值标准(Value Standard)、能力标准(Competency Standard)和架构标准(Architecture Standard)三个维度制定标准,共同探讨如何识别差距,衡量变革价值,并制定目标和方法。这其中,价值标准用于说明“原因”,能力标准用于说明“什么”,架构标准用于说明“如何”,真诚地希望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者能够加入到这些标准合作中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起为更加美好的数智化时代谱写华美乐章。

编辑:徐勇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