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算力已成为最热门的生产力。算力的价值也被高度重视,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驱动力。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5年来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2—2023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整体服务器市场规模仍然保持6.9%的正增长,出货量为376.8万台,销售额达27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5%,仅次于美国稳居第二。

在计算力作用下,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2022—2023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国家的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6‰和1.7‰,算力资本可与传统资本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一个国家或地区增加对算力相关的投资可以带来经济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具有长期性。

算力多元化是趋势

同时带来新挑战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算力在生产组织、科技创新、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领域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数字技术与物理世界的融合更紧密,真实生产环境的计算场景变得越来越多样,计算架构也越来越复杂,如科学研究对计算精度要求极高,需要高性能、强逻辑性的算力;人工智能对计算精度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对并行计算性能有更高要求;大数据需要近数据计算,对存算一体化的需求更强烈,多元化已经成为算力发展的重要趋势。

但是,算力多元化在实际落地中面临技术、生态和业务等方面的多重挑战。从技术角度来看,需要解决不同计算资源互联互通的问题,实现多元算力高效整合、灵活弹性,让算力真正像水、电一样随需随用;从生态角度来看,需要打破芯片产业生态离散化、标准缺失的困局,打通从芯片到算力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算力标准化实现高质量算力服务;从业务角度来看,防范供应链风险需要增加算力供给来源,但如何化解多元算力整合乃至融合所带来的系统风险,确保业务连续性是重中之重。

融合架构是关键

“一云多芯”是抓手

如何破局?“释放多元算力价值,应该从‘应用导向,以系统为中心’的全局思维出发,大力发展场景驱动的‘硬件重构+软件定义’的融合架构,通过软硬高度协同优化,实现多元算力的高效融合与场景定义,促进各类数字业务创新,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2023中国算力大会上,浪潮云海首席科学家张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此,场景驱动的“硬件重构+软件定义”的融合架构,才是应对多元算力挑战的关键,是数据中心体系结构的发展方向。

“融合架构软件定义系统的核心,就是具备‘一云多芯’能力的云操作系统。”张东表示。

“一云多芯”通常是指一种一体化管理的云计算架构,它可以利用一套云操作系统来管理不同类型的芯片、架构、接口、技术栈等硬件服务集群等,同时提供稳定可靠的IaaS、PaaS、SaaS云服务。云平台可以将服务器芯片等硬件封装成标准算力,无论底层是x86与ARM指令集的并存、x86或ARM不同厂商架构间并存、不同GPU或DPU服务器并存,抑或是计算节点与存储节点不同芯片架构并存,都能给客户提供体验一致的云计算服务。“一云多芯”解决不同类型芯片共存所带来的多云管理问题,真正形成“一朵云”。

“一云多芯”将成为IT产业链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对下纳管底层各种芯片、操作系统,对中兼容各种类型的虚拟机、容器、数据库、中间件,对上适配各类云原生应用和软件,是未来云计算平台的核心能力之一,其不仅是芯与云的融合,更是平台+生态的协同。

“一云多芯”的最终目标是支撑用户业务在不同架构处理器之间的低成本切换或者自由切换。因此,基于“以系统为中心”的思维,采用以场景驱动的“硬件重构+软件定义”的融合架构,是数据中心体系结构的发展方向。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