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的革新升级改变了传统的医疗与健康管理模式。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药品配送等数字化设施与服务有效扩大了医疗保健辐射面。同时,数字化的结合优化了资源配置并促进了医疗保健的普惠性。早在《数字健康全球战略(2020—2025)》中,世界卫生组织就已制定推动全球合作框架下的知识分享、推进数字健康战略实施、加强区域和国家治理以及倡导以人为本数字化健康系统的四大发展目标。而在今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数字卫生保健倡议》,更是进一步明确了全球数字健康转型的方向与举措。东盟与印度合作签署的《2023年印度-东盟数字工作计划》,强调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数字健康中的重要性,为推进全球数字健康治理提供了样本。

印度响应东盟数字健康市场需求

近年来,面对本土数字终端用户急速增长的需求,东盟在《东盟数字总体规划2025》中提出要通过提高通信基础设施覆盖率、建设数字包容性社会、发展和加强数字服务,以此打造领先的数字社区和数字经济集团的数字愿景,并以《东盟后2015卫生发展议程》制定健康战略基本目标,旨在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应对所有危害和突发威胁事件、加强卫生系统建设并提供安全、优质、全面、可负担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通过每年定期开展的东盟数字公共卫生会议展开投资与技术交流,推进相关议程落地。

尽管制定了数字健康的整体布局与计划,东盟在面对本土市场时却面临诸多考验。一方面,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医疗技术的不足,阻碍了数字健康战略的推进。同时,东盟推行数字身份识别系统应用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也加高了区域数字服务壁垒。另一方面,受全球经济市场波动的影响,一些用户放弃了数字接入与服务,导致外来投资不足。为此,东盟向寻求提升数字能力的企业提供支持,并为改善数字包容性的社会措施提供资金。

与此相对的是,印度借助阿尤斯曼·巴拉特数字健康计划(ABDM)建立起连接本国数字健康生态系统的开放平台,在此基础上,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还部署了e-Sanjeevani全国性远程医疗应用,并由23个远程心理健康卓越中心组成网络以提供全国性的远程心理健康方案。同时印度自启动国家数字健康计划(NDHM)以来,大力发展医疗保健,涌现出一大批势头强劲的医疗科技初创公司与研究所。

在2021年东盟-印度峰会上,东盟包括新加坡、菲律宾等在内的成员国表达了与印度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合作意向。印度在数字化领域的竞争实力,向东盟各国推进公共卫生事业的数字化转型释放出有力信号,而印度在全球药品市场的供应优势也得以巩固。2022年印度更是宣布追加对东盟-印度科技发展基金会(AISTDF)的投资,以增进双方在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深入合作。今年7月召开的印度-东盟传统医学峰会以推广印度传统医学(AYUSH)为契机,继续加强两者的公共卫生事业交流。随着双方数字工作计划的推进,印度医疗保健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将持续提升。

健康中国数字建设迎来新挑战

我国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为持续推动数字健康治理体系,我国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将“提供普惠数字医疗”作为重要内容,并将“公共卫生应急数字化建设行动”作为优先行动。今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与《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体现了我国推进国内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目前,我国在数字健康治理方面已取得卓越成效,2022年我国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已实现省级、地市级、县级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全面建成了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

为共同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我国长期与东盟深化公共卫生合作,加快推进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强化医疗物资装备供应链。然而要携手全球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我国的数字健康治理尚存挑战:其一,数字化活力不够,数据亟待实现安全快速互联互享。当前的健康医疗数据由于界限不明、规则不清,被大量留存并停滞在原始数据库。同时,数据隐私与基因测序等伦理风险也是阻碍数据充分发挥数据价值的重要因素。其二,数字化动力不足,企业面临高质量发展难题。传统医疗保健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常遭遇技术瓶颈,同时我国数字医疗保健企业的专业融合度与数字成熟度也有待巩固。其三,国际吸引力不强,当前我国企业数字医疗保健产品的出口仍处于劣势。服务企业互动与跨境贸易的数字政务能力还需提升,而具有潜力的数字健康市场也对成本压缩提出了更高要求。

稳中求进构建数字健康发展新格局

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健康治理体系向可持续发展长期目标迈进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改善了全球人民的健康状况,各国更应携手推进全人类健康高水平发展。此次东盟与印度的合作也给予我国一定启示。

首先,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国内国际数字健康市场良性循环。逐步规范市场,完善医疗保健相关制度。立足本土市场,改善数字医疗环境,着力化解矛盾,推动数字化水平与数字素养教育并驾齐驱。降低全民使用门槛,提高用户使用数字媒介的敏感度与精准性。制定行业基本标准,完善设备、平台、应用的后台管理监督。

其次,筑牢竞争优势,提升数字健康产品质量水准。加快发展步伐,强化技术优势,增强专业性的业务能力与素养。继续鼓励应用落地,实现成果可视化,不断在市场检验中对相关技术改进升级。同时,适应市场需求,开发细分多类型市场。降低基础服务成本,保障个性化服务的高品质输出。

最后,抓稳市场重点,树立全球数字健康治理标杆。明确目标核心,互助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有序推进知识共享工作,合理分配数字健康资源,推进多边主义正向发展。同时,做好长远规划,提升数字健康战略影响力。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