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网络购物、网约车、在线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半年增长均超过3000万人,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各项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上半年,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44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380万人,网民使用率达到96.8%,短视频等新兴互联网业务迅猛发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上半年,在全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业务实现高速高质发展,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有力助推了经济回升向好。

数字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筑牢根基

此次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完善,上半年,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68055块/32,较2022年12月增长1.0%。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6196万公里,比上年末净增238.1万公里。

“2023年上半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赋能。”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表示,在数字化发展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数字基础设施底座不断夯实,截至6月,我国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超过1.6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覆盖31个省(区、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建成。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毛伟认为,工业互联网行业持续提升端、网、边、云、用的产业供给水平,促进共性技术与个性技术整合创新,呈现出较快发展态势。

人民群众数字化体验感进一步提升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表示,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作,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有助于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的数字化体验感和获得感。

一方面,各类数字化产品及服务加速渗透,促使网民数字技能水平稳步提升。截至6月,至少掌握一种初级数字技能的网民占网民整体的比例为86.6%;至少掌握一种中级数字技能的网民占网民整体的比例为60.4%,较2022年12月增长2.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互联网服务体验与用户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一季度,我国移动和固定宽带的下载速率同比分别提升了59.9%和15.1%,移动数据流量资费持续下降。与此同时,信息无障碍能力持续增强,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深入推进。1735家主流常用网站和手机APP完成适老化改造。

互联网相关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次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各项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其中,网络购物、网约车、在线旅行预订等领域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6月,网约车、在线旅行预订、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较2022年12月分别增长3492万人、3091万人、3592万人,增长率分别为8.0%、7.3%和7.3%,成为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三类应用。对此,毛伟表示,上半年,我国互联网企业紧紧抓住疫情后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的良好机遇,积极推动线下各场景业务复苏,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6月,我国网络购物、网约车、在线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半年增长均超过3000万人。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7.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688亿元,同比增长6.2%。“数字经济不但为稳定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且也有力助推经济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张辉表示。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业态,网购消费在助力消费增长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主任王开前表示。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84亿人,较2022年12月增加3880万人,占网民整体的82.0%;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6.06万亿元,增长1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6%,在消费中占比稳步提升。

从业态发展来看,跨境电商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规模占外贸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5%左右,跨境电商成为外贸重要新生力量。农村电商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为畅通城乡商贸循环、带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上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直播带货、产地直采、“电商+旅游+采摘”等各类新模式也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网络视频几近成全民化应用,行业发展态势向好。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秘书长周结表示,2023年上半年,各大网络视频平台继续坚持高品质内容创作,探索影视工业化道路,长、短视频平台之间的竞争关系逐渐转化为合作共赢,行业发展态势向好。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44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380万人,网民使用率达到96.8%,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各平台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搭建起影视工业化系统,推动影视行业实现了从决策、管理到制作、分发的全流程升级。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