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6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受邀专家齐聚一堂,参加数据学院举办的四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第五届数据驱动的计算教育学(教育科技EduTech)研讨会,共同探讨数据给教育带来的重大变革。

数据驱动的计算教育学(教育科技)是建立在第四范式(即数据密集型范式)的基础上提出,是我们关于教育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实践新范式的探索,其根本宗旨是用数据作为根据,用数学作为工具,将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科学层面。数据驱动的计算教育学是一个典型的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需要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各个领域的观念碰撞和密切合作,需要不同领域知识和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需要立足现实应用,在解决痛点问题中逐渐形成新的概念和理论体系。


本次研讨会搭建了一个教育科技发展与应用的交流平台,邀请了企业界与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一起分享教育科技领域的最新理念、技术与落地成果。

首先,由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教授带来题为“数据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报告。报告中,周校长旁征博引,深刻指出数据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周校长首先谈及他对“转型”的理解,接着指出数字化的新内涵:数字化是互联网思维和数据思维的信息化,同时,数字化既是数据化也是数智化。“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周校长在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的讲话基础上,重新解读教育信息化,强调了观念的转变对信息化的重大意义;随后又由信息化引出“互联网+”,指出“互联网+”是升级版的互联网,是信息化2.0。周校长还从“疫情大考”说起,反思了在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指出了“数据是变革教育的动力”这一重要方向。最后,周校长强调,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数据是新动力,而数字化转型还是一场自我革命,必将推动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与迅速发展。

1601288967868043079.jpg

                      

第二场报告,是上海电化教育馆的张治老师带来的“智能时代的教育新图景”。张老师从教育学的演变趋势说起,指出技术正带来学习的革命性变化,并介绍教育智能体的构建,提出教育智能的基本假设和理论框架。张老师描绘了智能时代的教育新图景,共有七个场景: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数字画像、每位教师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每一门课程都有知识图谱、每一所学校都是虚拟学校的组成部分、每一种学习都会被记载、每个人的作业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学程都是定制的。最后,张老师强调,“科教兴国”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科学的、有致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1601289235843018821.jpg

 

接下来,东北大学于戈教授带来题为“智慧教育中知识追踪技术与前瞻”的报告。于老师首先给出“知识追踪”的定义,又概述了其应用领域和应用需求。接着,他介绍该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包括教育学、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并给出智慧教育中会用到的主要技术,包括学习者的交互建模方法、基于概率图模型的知识追踪模型等。于老师又以东北大学在线评测系统为例,进一步解释知识追踪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他就知识追踪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601289300333074263.jpg



第四场报告,是批改网创始人张跃老师关于“英语学习数据新基建”的分享。张老师首先介绍了批改网,批改网实际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用计算机批改英语作文;并指出老师批改作文有延迟反馈的弊端,学生的作文不能立即得到反馈,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接着,张老师提及语言中搭配习惯的问题,指出语料库对语言学习的指导意义。张老师又以医院服务为例,指出医院实际提供的是一种数据服务,借此来强调数据的重要意义。此后,张老师将话题引回英语学习,他认为学英语就像学游泳,英语更多是练出来的,类似这种技能型学科可以用时间换分数。张老师又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来论证语料库或者说数据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最后,张老师展示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士兵的图片,用以说明武器决定了战争的形态,而他们所做的事情是致力于发展更高阶的“武器”。

1601289352857021642.jpg



本次研讨会顺利结束,既提供了一个激发思想活力的机会,也形成了很多的共识。站在第四范式这个新的高度和起点,教育开始进入到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将充分地借助数据和数学(算法),迎来具体实践和科学理论相互促进、蓬勃发展的繁荣局面。

 



文字|张硕闻

图片|张硕闻

 排版|甄逸飞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数据学院